第39章 隆朝朝堂决议 三朝元老驳斥(1/2)
第39章 隆朝朝堂决议 三朝元老驳斥
隆茂两朝,文官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的高,哪怕声势如当年隆太祖,遇到手下贤臣直谏也得是趴着听教训,大气不敢喘,到了太宗时,自知德行有愧,更加了得,直接把不可乱杀文臣写入了祖训,像是当年的皇帝想要杀南江州郡中名不见经传的文人,朝野上下包括那会还活着的太后都意见空前统一,便是反对,你敢杀,我就敢喷你是昏君,还要写进史书。无奈之下,皇帝罢手,流放千里,也直接打开了这位大人颇为传奇的驴友生涯,自然这是后话,为什么现在提及呢?因为怕到时出场的过于突兀给各位带来不怎么美丽的感官体验。
上不知道多少回讲到,时任隆朝一把手齐恒与右相唐伯安的深夜会话,会议内容十分简单明确,便是令将在外的曹兵命其亲孙女曹莫押解孤诚与肖达入京献俘,其中的龌龊勾当在字里行间就一目了然,世人都知道,茂国定西小王爷同大隆第一良将独孙女之间有说不清、理还乱的种种瓜葛,此去不及千里,但押运的路途也总是能够发生些什么,没安好心四个大字就差点写在这些玩弄权术之人的脑门子上了。
可此章开篇我们也讲到了,无论是隆朝还是茂国,文人以直谏、死谏而闻名,这群饱读圣贤考取功名的大人们,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口诛笔伐于无道昏君,所谓之开明盛世,其实也就是皇权能够在底下人没有野心扯虎皮玩造反的绝对情况下,同士大夫阶层同治于天下,所以这道手令、密文,无论怎么转都还是需要尚枢院点头同意并签字才行。
故而那夜的会盟也仅仅是一场朝会预谋的开胃前菜,按道理来讲当朝右相发起,皇帝点头同意,象征性的询问意见以示天下明君贤主风范的美好构想,却在一开始就被不和谐的声音打断了。
恕老臣直言,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陛下既已割交虎符与曹兵,那前线之事便不能够是我等所能侃侃而谈的,兵家、死生也。唐右相之言虽颇有道理,但是想没想过这二位送到我京师来,不是为圣上献俘,而是将祸水引入我大隆!说话这人文官打扮,却有一种武将的威仪,左手持着大伙在电视剧中最常见的象牙板子,右手却极为罕见的挎在刀柄之上!古以儒治国修身齐家,讲究上善若水,而火则多见于战阵,正所谓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其掠如火,如同刀剑一般,水和剑乃君子武备,火和刀多为侠盗所配,今天这老头面圣持刃,刀履上殿,气宇不凡,是何等的放肆,亦或说是何样的殊荣,穷尽辞藻也终究难以描绘,我不想用拙劣的笔法破坏天成的画卷,更不想让沧海明珠蒙尘从此被世人所遗忘,故而,请诸君见谅,我权且试言之。
此人乃隆三朝元老,当年上马横槊安天下,下马执笔定九州,为将十载,为官三十年,弱冠之时就追随了太祖武皇帝,几何间也有一股子侠者意气,挥斥方遒,率领五十余骑便敢马踏茂营,刺杀领军之孤万山,事有所不及,轻突冒进被围,又七进七出,其槊锋芒,仿佛于落叶纷呈之处,感知或黄或红的落叶从天到地的距离,招式听雨、闻香、看东西成岭、左右成峰、看星辰变幻、日月交替,那一战山河变色,那一战让一句吾乃南江郝元卜之声响彻九州,名声冠绝时,可止小儿夜啼。
现在,郝大人是隆朝御史丞,行监察百官之职,离他带着一身传奇光荣退休也没有几年光景了,平常中的存在感并非很强,只有在皇帝想要劳民伤财、大兴土木的时候才会跳出来和天家同鹰犬们对喷,今天这情况显然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