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代继母认亲承诺替身舞蹈(1/2)
石令婉听了他的话立刻眸带感激:“你这孩子,你就别忙活了,那日让你身上被锤伤了,我和你师父还心里愧疚了好一阵子呢。”她心里是的确不忍心,琴坊内伙计都还是家里管事的儿子呢,都不及他一个被师父看重的徒弟这么有心。她走近了看顾颂的脸上气色又看他的腰背:“小泥鳅加上牛的脊椎骨熬的汤,我已经让厨房被烧上了,到了午时就能喝了!”
那日他昏厥时候,听见白季旺也是这样对石轨说的,师父师母对他也和亲生的儿子差不多了,可他想念凉州如今却不能回去也是心里局促。
“师母,我白住在这里,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!”他心里话自然就这样说出口了。
“颂儿,其实吧,我们家和你爹之间也熟悉,就不必要那样客气了。”石令婉似乎心里想着别的什么,但她说的不是顾颂想听到的。
惠心院的大正屋内,一早打开来透外面新鲜空气的窗扇,从内望出去又下了鹅毛大雪。凉意渗进来让他又分外想念凉州的雪,那里比这里的京城大雪还要广袤,还要三百里冰封大地。然而这里的温暖天气,足够让一场晨雪在傍晚融化成薄纸般,印象中朱桓台前院那里的牡丹花不是开的姹紫嫣红的吗?
不同的天地,不同的国度不能相比较。
顾颂转头再看这正屋里陈设,和泓芳居的简单不一样,雕花内柱上方悬挂着公鹿头骨被摩擦到发亮,紫檀木雕花流云扶手的大塌上铺了弧度浑圆而毛色均匀的麋鹿皮,满目的鹿角叶枝形铜灯盏依照两边墙壁内的人字嵌窗排列。
一种熟悉感,特别是冬日里这样装饰屋子的器具,恍如他继母的做派。
石令婉看着他眼睛一直浏览器物,就温和伸手指着内外左右室对他说:“看看吧,和泓芳居差不多的,这里是我和你师父三年前临时整理出来的住处,本来我们住泓芳居的地方。”
因为这熟悉感,他挪动双腿格外沉重。跼躅之时,走近内居室门框外,掀开被子帘子跃入眼内的是整齐美观的器物。
两边墙壁上衬了棉布,蟒蛇纹长短弦子,那是于阗国独有的制作。卧箜篌被盛放在内居室床头斜后方,还挂着罕见的康居国玻璃珠手釧,铜拔倒合在紫檀木小几上,每个小件都名贵无价。室内上方斜开两道深窗是给这些器物通风的,难怪这里没有异味儿。
石令婉坐在小几旁的圈椅上,温和询问顾颂:“你的瑟练习得如何了?”她眉间的忧愁还是为了儿子的仕途,虽然心里不忍心人家顾家孩子伤势才刚好就问这,但这很重要。觉得她似乎太急切了,又慈爱地笑着说:“我们都是礼乐人家,这就是习惯,也是想说你爹必定从小就在瑟的技艺上对你传授有加。”
师母这样问话,顾颂这才是意识到他是因为心里困惑,而他师兄又不在身旁,他这才进来师母这里串门子的。
“师母,我就是想问一下,这每年在大渊国的上元节都是选《凤求凰》这曲子排奏吗?”他恭敬的站着询问起这事儿来,还追加一句:“就像我爹记录的那样,每年都要改词,还重新编排舞蹈的?”
他觉得问的过份了,又退后两步心虚地垂眸。
石令婉出乎他的意料,人家掌家夫人还真的就知道,微笑点头:“你爹是很仔细周详的琴师。”她刚才的询问,可不久是问的这些吗,这顾家小子果然敦厚。
顾颂忐忑又说:“其实那《凤求凰》,我爹从我小时候就教我了,但我学的很一般。”
这小子,还这么谦虚!但她对这样的谦虚后生很满意。
石令婉敞开上下牙齿笑的爽朗:“这点我和你师父都能看得出来,你平日里练习的状态,你师兄也给我说了的。你超越一般的少年,无需谦虚。”
师兄在乐署的官吏,这点无须质疑,他必定早就看出来了,但他不信他自个有那个能力。
他从泓芳居过来时候,他恍惚间就袖子里攥着乐谱词本来了惠心院。
石令婉看着他袖子里往外掏,掏出来就双手呈给她看。她是看得懂的人,虽然她不会弹奏什么乐器,少女时学了音律唱词还是会的。她伸手接过这几页纸,室内安静到门扇内隔着空隙吹进来的风声都听见。
顾颂发觉,师母那右手的中指无名指间,是一枚独特的方形赤金凤凰,这指环顾颂平常没见师母戴过,但这一枚的样式相似而不相同的他也见识过。看着朴素到不施粉黛的师母石令婉,那竖直的鼻梁飞扬的眼梢,那是作为面相中独有的某豪族家的部分特征。
石令婉轻声哼唱完那民谣对他说:“去年和我们乐班联手的是别家的舞蹈,那家女子已婚却刻意隐瞒,害得你阿舅表叔险些栽了次跟头。”
依照汉历以及舞乐行里延续下来的规矩,舞蹈者女子必须是位待嫁闺中的处子,否则在上元节那就是对圣人的亵渎。最后这事情在顾弘明亲口禀明了大渊王,说那是鲜卑习俗与氐人部落里并不在意是否处子,这事儿才算了了。
想到此处,顾颂放松了心境,看着那枚硕大金指环说:“我继母也是邸人贵族,拥有和您差不多样式的金凤指环,也是戴两指间。”
石令婉依然笑得淡然:“那就是与我同辈份的石家女子,但我们不会是同一位曾祖父。”南燕与西燕王族皆是她石家先祖的分支,后来归顺邸人部落的有一部分,但那不是她确定的她所知道的。
其实她早就想问这孩子,他的继母姓石也酷爱舞乐吗?听说凉州城的弘月楼就是顾弘明倾囊为其修筑的。
顾颂再度肃然起敬,如果不是他这时候进来这里,他还不知道师母出身这么高贵,据说燕国曾在一甲子前叱咤黄河流域乃直渤海。
“师母,那您往东来到这大渊国,这些年还好吗?”
她从那里来有差别吗?能在流离之后有一处安定所在已是大幸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